界面新闻记者 |
界面新闻编辑 | 牙韩翔
火热了两年的预制菜产业面临阶段性降温之势。
“速冻供应链第一股”千味央厨在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约18.68亿元,同比下滑1.71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0.84亿元,同比下滑37.67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约0.83亿元,同比下滑32.57%。
千味央厨的主营业务是为肯德基、必胜客、海底捞等餐饮大客户供应预制半成品,最新财报表现,是千味央厨自2021年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净利双降。
安井食品2024年的业绩增速也大幅下降。财报显示,2024年,安井食品实现营收151.27亿元,同比增长7.70%;净利润14.85亿元,同比增长0.46%。对比2022年-2023年,安井食品的营收增速曾分别为31.39%、15.29%,净利润增速曾分别达61.37%、34.24%。最新财年安井食品仅能称为微增。
安井食品的预制菜(即预制菜肴)业务在2024年实现营收43.49亿元,较上一年同比增加10.76%,为安井食品唯二营收增加的业务之一,增速次于鱼糜、肉制品等速冻调制食品。但该业务在2023年曾是增速最高的业务,当时营收同比增长29.84%。
味知香在2024年营业收入约6.72亿元,同比减少15.9%;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8753万元,同比减少35.36%;基本每股收益0.64元,同比减少34.69%。对比2022-2023年,其中2023年味知香的利润开始下滑,同比减少5.42%,而过去一年则进一步大幅下降,营收净利双减。
三家公司均在财报中提到下游竞争的变化。

B端方面,以B端客户为主的千味央厨在财报中表示,尽管餐饮连锁化率进一步提升,但报告期内,餐饮消费整体更趋于理性,消费者对性价比追求愈发强烈,为了迎合消费者对性价比的追求,导致诸多餐饮企业纷纷选择降价以吸引顾客,同时逐步向供应链压价以谋求利润,这对以餐饮为核心业务的公司形成较大压力。
面向C端的预制菜,面临的则是消费者对多样化的需求进一步提升的挑战。“批发端市场需求稳定,而零售端市场因生活节奏加快和年轻群体对便捷、多样化饮食的偏好快速崛起。”味知香称。
与此同时相伴的另一个趋势是,面向B端的预制菜对性价比的需求变得旺盛,而面向C端的产品中,相对高端、高品质的预制菜更为受欢迎。譬如安井就将其面向B端的产品策略定为“高质中价”,而C端产品为“高质中高价”。
本质上来说,预制菜企业业绩纷纷“遇冷”的原因,一方面与产业内参与竞争的企业数量增加有关,但更重要原因在于餐饮业增速不济。
总体而言,预制菜主要销售向了B端,即餐厅与食堂。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,2024年全国餐饮收入5.6万亿元,增长5.3%。相对比,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.3万亿元,同比上升20.4%。一方面而言,2023年的高速增长源于此前消费低迷下需求自低基数的释放,但由于消费需求仍有待扩大,经2024年的内卷竞争,餐饮业依旧在艰难生存。
鉴于这样的趋势,资本对预制菜的热度也在过去一年有所下降。公开不完全统计数据显示,截至2024年12月,预制菜相关投融资事件约有10起,对比来看,此前两年则皆多达30起。
另一方面,消费者对预制菜的认知与印象仍有待提升,尤其是在部分预制菜产品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之后。据第一财经报道,从2023年起,一些曾大张旗鼓打造的预制菜产业园出现偃旗息鼓之势,部分预制菜产业园在火热之时来参观者众,但到了眼下实际入驻时刻,却招商困难。
从市面情况看,为避免消费者对预制菜的抗拒,也有部分餐厅将“不用预制”作为其宣传主打口号,一定程度上也成为预制菜心智进一步渗透的挑战。

但这些并非意味着,预制菜的生意以后就会越来越难做。
一个明显的趋势是,具有地方特色且相对高端化的预制菜在连锁商超中受到欢迎,这些产品通常是生活中受众广泛,但做起来相对复杂的菜品,譬如烤鱼、烤鸡、滋补汤等。消费者购买这些产品的原因,也多是出于聚餐、节庆等需要,制作起来方便。譬如盒马已经连续几年在年夜饭推出预制菜套餐,食材迎合高端化趋势,去年其推出的产品就有菌子鸡火锅、猪肚鸡、帝王蟹海鲜套餐、鱼头汤等。
做高品质是预制菜目前一条可行之路。库润数据2025年报告显示,预制菜消费中,2024年-2025年,占比最高的单次消费均在101-300元。这也表明消费者对食材来源清晰、制作讲究的预制菜并不排斥,反而十分欢迎。
另一方面,面向B端,预制菜主要企业也均强调通过差异化,在扩充渠道的同时,针对性开发高质产品。
千味央厨、安井食品与味知香的财报中,均对新零售、商超渠道进行了强调。
过去一年味知香的所有销售渠道中,唯一实现销售增长的就是商超;安井食品各渠道中,包含盒马、京东超市、朴朴、叮咚买菜等在内的新零售渠道营收较上年同比增加约33%,成为增幅最大的渠道;千味央厨则在其原有的餐饮大客户之外,重点拓展了调改趋势下的连锁商超客户。
新零售与连锁商超是眼下零售行业渠道变革的重点领域。前者经过早期对消费者生鲜购买的习惯培养,如今蔓延向对消费者餐桌一切产品与生活用品的争夺。消费者早已习惯这种即买即达的购物方式,而在线上红利见顶的眼下,离消费者日常更近的平台则能获胜。后者则针对此前冗杂的货架进行调整,在供应链降本的需求下,各具特色的自有品牌成为各商超产品竞争力的象征,而联合生产差异化的自有预制菜,也有望成为预制菜企业的新增点。
而从各预制菜企业财报中的表述来看,头部企业无意参与低价竞争。“加大研发投入,提高服务质量,避免无谓的价格竞争。”千味央厨这么表示。
【世界说】美国著名记者剖析关税政策:怀旧思维下的错误抉择,凸显对未来信心缺失
AI早报 | ChatGPT将增加购物功能;8款通义千问Qwen3系列模型发布并开源
科拓股份,来自福建厦门,中国第二大智慧空间停车运营商,递交IPO招股书,拟赴香港上市
央行:一季度全国新发放商业性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.11%
光大期货0430热点追踪:尿素节前增仓大涨,警惕假期持仓风险
午评:港股恒指涨0.12% 科指涨0.81% 耀才证券再涨超20%
东方电气公布一季度业绩 归母净利润约11.54亿元同比增长27.39%
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:苹果希望在美国生产iPhone并称需要机械臂支持
“规定动作”落地,首批7家上市银行公告拟撤销监事会,国有大行仅邮储仍设监事长
贵州茅台:2025年第一季度净利润268.47亿元同比增长11.56%