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融中财经
导读

看他起高楼,看他宴宾客
作者 | 王涛 编辑 | 吾人
近日,一则重磅公告在行业内引发了轩然大波。
数日前,洪九果品对外发布了一则公告。公告中提到,公司董事长邓洪九、董事彭何、江宗英、杨俊文、谭波以及监事会主席余利霞等相关人员或其家属接到通知,已被采取相应的刑事强制措施。这一举措与重庆市两江新区公安分局针对涉嫌骗取贷款以及/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相关事项所展开的立案侦查密切相关。
此外,洪九果品在公告中还披露了一个重要情况:自2025年1月6日起,公司位于重庆市渝北区东湖南路3号中铁峰汇B座22层的主要办公场所之一,被公安机关限制人员出入,导致公司无法正常开展办公活动。
高管被采取强制措施,办公场所陷入停滞,这家曾经市值高达600亿的“水果巨头”似乎瞬间陷入了困境。
回顾两年前,水果行业市场规模接近3万亿,当时行业内尚未出现寡头企业,甚至还没有一家上市公司。由此可见,水果市场的竞争之激烈,用“百家争鸣”来形容都显得有些不够贴切。
然而,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,行业逐渐形成了“南百果,北鲜丰,西洪九”三足鼎立的局面。洪九果品更是率先上市,被业界赋予了“水果第一股”的美誉。
但好景不长,仅仅维持了一年半的时间,洪九果品在2024年3月20日就因为2023年财报未能按时发布,被港交所实施停牌。
至今,洪九果品已经停牌整整一年。然而,祸不单行,如今公司核心管理层又接连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,公司运营暂时陷入停摆状态。
这家曾经备受瞩目的“中国水果第一股”,在停牌一年多后,却以这样一条令人震惊的新闻重新回到公众视野。曾经以600亿市值风光上市的行业巨头,如今市值仅剩27.95亿港元,跌幅超过95%。
从“山城棒棒”到“水果大王”,邓洪九的逆袭故事如今却以崩塌收场,留给人们的只剩下满地的狼藉和无尽的感慨。
从山城棒棒逆袭成水果大王
1970年,邓洪九出生在重庆市长寿区天台村。
邓洪九的童年是在贫困与艰难中度过的,红薯几乎是家里唯一的主食,生活的艰辛如影随形。然而,这些困苦并没有消磨他对未来的憧憬,反而在他心中早早种下了一颗改变命运的种子。
1987年,在重庆朝天门码头,17岁的邓洪九肩扛扁担,穿梭在货船和人群之间。他离开家乡,来到这座“大城市”,加入了“棒棒军”的行列。
码头的工作极其繁重且艰苦,每一次的肩挑背扛都是对体力和意志的极限挑战。但邓洪九没有退缩,他在码头的喧嚣与忙碌中,敏锐地发现了一丝商机。
当时,朝天门地区售卖的红桔价格居高不下,而邓洪九深知,自己家乡的红桔价格要低得多。
于是,他果断决定,倾尽所有积蓄,从长寿采购了2吨多红桔。
这是一次充满风险的尝试,如果销售不顺利,他的所有积蓄都将付诸东流。然而,幸运之神眷顾了这位勇敢的年轻人。他以6角的价格售出进价3角的红桔,短短几天就赚取了上千元的利润。在当时,这无疑是一笔巨款,也是邓洪九商业旅程的第一桶金,点燃了他心中创业的火焰。
此后,邓洪九凭借在水果行业积累的经验,开启了商业模式的复制之路。
他的事业版图从重庆扩展到成都,生意逐渐壮大。然而,2001年8月,他遭遇了一次重大挫折。
为了抢占砂糖橘市场,邓洪九满怀期待地提前前往广东下订单,但由于他的个体户身份,被当地老板轻视,对方质疑他的资金实力,拒绝与他合作。
这次经历让邓洪九深刻意识到,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,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,必须改变经营方式。
2002年,邓洪九与妻子江宗英共同创立了重庆洪九果品有限公司。
公司成立之初,邓洪九广纳贤才,聘请了多名经验丰富的合作伙伴,并大胆开辟了华北、新疆、西南和华南等六条水果业务新线路。他充分发挥员工的特长,给予丰厚的报酬,大家齐心协力,公司发展迅速。
一年后,邓洪九凭借对市场的精准洞察,抓住了无籽西瓜的商机,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内,就净赚了30万元,展现了他卓越的商业才能。
2005年,邓洪九再次展现出卓越的商业洞察力,将视野拓展到进口水果领域,榴莲、山竹等高端水果成为他新的业务焦点。
当时正值“中国台湾水果进入大陆实施零关税”政策的出台,邓洪九迅速抓住这一机遇,将这些水果引入重庆市场,成为重庆地区引入台湾水果的先行者。
这些新颖的水果一经进入重庆市场,便引发了巨大的关注,多家超市纷纷主动前来洽谈合作。次年,邓洪九的水果成功进入重庆、成都等地的众多超市,销售额急剧攀升至1.5亿元,公司发展迎来了新的里程碑。
然而,邓洪九并未止步于此,他的雄心壮志驱使他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国际市场——泰国。
洪九果品的成功离不开邓洪九的领导,而邓洪九的名声也因榴莲而大噪。
2012年,邓洪九做出了一项大胆的决策:他不惜抵押自己的房产,筹集了1亿元资金在泰国建厂,雇佣了上千名当地工人,并以期货形式签订了当地4万亩水果的长期收购合同,提前一年向果农支付现金。他还首创了“树上熟”榴莲空运模式(包机直运),即便终端价格翻倍,产品依然供不应求。
凭借这一大胆的押注,洪九果品成为中国最大的榴莲分销商。2022年,公司销售了2500万颗榴莲,甚至有“中国人每吃掉10个榴莲,就有1个来自洪九”的说法。
这一举措不仅重塑了泰国水果在重庆市场的格局,更为公司的长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随着业务的持续扩张,仅靠重庆市场已无法满足公司庞大的货量需求。邓洪九积极拓展合作渠道,与四川国际交易中心副董事长吕明新达成协议,成功打入成都市场。
凭借其独特的“端到端”供应链模式,洪九果品实现了快速增长,一度成为解决水果零售行业高损耗、分销链条复杂、市场集中度低等问题的典范。得益于此,邓洪九的商业版图不断扩大。
巅峰600亿市值,阿里是第三大股东
洪九果品的崛起,堪称一个从底层奋斗到成功的创业传奇,同时也是资本助力下财富增长的典型范例。
凭借其在市场中的高占有率,洪九果品在2018年赢得了资本市场的高度关注,并连续完成了三轮融资。其中,年底的B轮融资尤为引人注目,吸引了深创投、招商局资本、阳光人寿、中国农垦等众多知名机构参与。仅仅一年后,洪九果品又顺利完成了由国内消费领域顶尖风投——CMC资本领投的C轮融资,融资金额高达5亿元人民币。
此后,洪九果品继续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,陆续获得了阿里巴巴、中信国际资产、、南方基金等知名机构的大额投资。自2018年起,洪九果品共完成了7轮融资,累计融资金额超过十亿元人民币。
2022年9月,洪九果品在香港交易所成功上市,募集资金4.97亿港元,并被誉为“水果第一股”。上市当天,公司市值便高达186.8亿港元,最高时甚至突破了600亿港元。邓洪九的个人事业也达到了巅峰,其家族财富一度达到85亿元,位列胡润百富榜第743位。据企查查数据显示,阿里巴巴持有洪九果品7.67%的股份,是该公司的第三大股东。
然而,这场资本盛宴并没有持续太久。洪九果品上市第二年,股价便开始一路下跌。2024年3月,由于未能按时发布2023年财报,洪九果品被港交所强制停牌,市值缩水至不足20亿港元。当时,市场普遍认为这只是疫情后供应链混乱的余波。然而,直到审计机构毕马威发布辞任声明,资本游戏的真相才被揭开。
调查发现,洪九果品在2023年第四季度向数十家所谓的“影子供应商”支付了高达34.2亿元的预付款,占全年预付款总额的76%。这些供应商大多是空壳公司,注册资本不足百万,社保参保人数为零,甚至有些供应商的地址与洪九果品的办公地址重合,形成了资金在内部循环的黑洞。更严重的是,洪九果品的应收账款超过100亿元,而账上现金仅有7亿元,坏账风险令人触目惊心。
当毕马威要求查验会计凭证时,洪九果品却以“资料不全”为由推诿,最终导致审计机构愤然离场。
作为“端到端”供应链模式的倡导者,洪九果品的这种模式依赖高周转和高杠杆,通过预付款锁定上游货源,再利用应收账款质押融资来维持现金流。然而,这种模式虽然曾助力其成功逆袭,但也埋下了巨大的隐患。在行业景气时期,这种模式确实能够构建竞争壁垒,但一旦销售放缓,就会成为吞噬现金流的黑洞。
为了确保稳定的水果供应,洪九果品需要在果园的水果尚未成熟时,就提前支付款项下单。然而,在将水果销售给商超等客户后,往往需要等待数月甚至更久才能收回款项,这相当于把公司的资金主动权交给了客户。
这种模式导致洪九果品虽然表面上业务扩张迅猛,但实际上资金却越来越紧张,难以及时回收现金。要知道,在水果行业,营业额的数字往往只是账面上的繁荣,而现金流才是企业真正的生命线。
由于其“端对端”的商业模式,洪九果品的经营性现金流长期为负。在过去三年中,这一指标分别为-4.5亿元、-8.04亿元和-9.82亿元。即便是在公司上市的那一年,经营性现金流仍然持续净流出,高达-18.23亿元。
在最艰难的时期,为了维持公司运营,洪九果品不得不依靠举债度日,通过借新还旧来维持资金链。截至2023年6月30日,洪九果品的银行贷款总额高达27.76亿元,同比增长约49.22%。
2023年,洪九果品的净利润同比下降了6.5%,但预付款项却激增了34亿元,这一现象显然与常规商业逻辑不符。业内人士分析认为,虚增预付款可能是为了获取银行贷款,或者通过关联交易转移资金。
洪九果品的衰落,也反映出中国新消费赛道的一个典型困境:资本推动下的快速扩张速度远远超过了企业自身内功修炼的节奏。
为了迎合资本对增长故事的偏好,洪九果品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:完成7轮融资,设立24家分公司,业务覆盖超过300个城市,营收在4年内增长了7倍。
然而,这种看似迅猛的增长是否真实可靠,却值得进一步审视。
水果的生意不好做
看他起高楼,看他宴宾客......
水果行业的“龙头”企业遭遇困境,也为整个水果零售行业敲响了警钟。从某种角度来看,洪九果品所面临的危机不仅反映了家族企业管理的混乱,更是资本推动快速扩张模式的一个缩影,凸显了行业“重资产、轻现金流”的弊端。
但事实上,水果的生意一向不好做。3月27日,百果园集团发布了2024年的年报,显示其营收为102.73亿元,同比下降了9.8%;毛利为7.6亿元,同比下降了41.9%;归母利润由盈转亏,亏损额达到3.86亿元。
年报还显示,百果园的零售门店数量从2023年的6093家减少了约15.9%,至2024年的5127家。百果园方面解释称,这是公司在持续优化全国零售门店布局,以提高门店运营效率,更加专注于租金收入比,聚焦更具可持续性的优势门店。
再看鲜丰水果,其IPO计划受阻后,陷入了现金流困境。据天眼查信息显示,截至2025年4月24日,鲜丰水果体系内多家公司的股权被法院冻结,冻结原因为“财产保全执行”,涉及金额超过3.1亿元,其中单笔最大冻结金额达到1.5亿元。这些股权冻结主要针对鲜丰水果股份有限公司、杭州群丰果品连锁有限公司以及鲜丰水果创始人、董事长韩树人。
对此,鲜丰水果方面曾回应称,此次股权冻结主要是由于公司在2014年至2018年期间引进了PE股权投资。目前,部分基金项目中的国资投资方基金已到期,需要进行基金清算和股权退出,因此部分投资方选择了冻结部分股权。鲜丰水果强调,公司目前经营状况稳健,资信状况良好。
2020年至2023年,鲜丰水果的销售规模分别为59.70亿元、67.86亿元、59.59亿元、59.85亿元,同比增长率依次为6.5%、13.7%、-12.19%、0.4%。自2022年以来,其营收增长几乎停滞。
不可否认,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消费意识的增强,水果零售市场蕴含着巨大的潜力,连锁经营的前景广阔,这也是洪九果品、百果园等企业纷纷上市的逻辑所在。然而,要做好并持续做好这一生意,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。
洪九果品的跌落,就像一面镜子,为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诸多启示。首先,企业需要在模式创新和财务稳健之间找到平衡,建立动态的现金流管理机制。其次,企业需要突破“创始人陷阱”,引入更多的职业经理人,完善独立董事制度,实现从家族企业向现代化治理的转型。最后,监管机构需要加强监管力度,提高监管的穿透性。
总之,水果零售连锁行业的粗放式增长时代已经结束。当资本泡沫退去后,只有那些真正敬畏杠杆风险、完善治理结构、注重精细化运营,能够把握质价比、做好品质生意、夯实供应链基础的企业,才能在行业寒冬中脱颖而出。这场变革不仅是生存之战,更是行业从追求规模效益向追求质量效益转变的关键转折点。
年客流超2500万,九岁的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有哪些文旅商体实践?
特稿|做现代化道路上的同行者和真朋友——中肯携手书写共同发展的故事
对话FF贾跃亭:有限资金要全部投入到FX上,公司市值到百亿美元能基本还完中国债务
515投资者保护日 | 嘉实基金“防非科普系列条漫”:守护钱袋子 识破养老服务领域的非法集资
专访|期待深化对华媒体合作促进国际传播多元发展——访几内亚比绍社会通讯部部长迪亚斯
甘肃省原副省长赵金云被开除公职,甘肃省委表态:坚决拥护党中央决定